构建“四化”引领下的高质量生态网络系统是上海建设2035生态之城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推进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国土绿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近日,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对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承担的2019年度“科技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四化’生态网络空间区划及其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了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林学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共7人组成。市科委、市绿容局、项目组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综合绩效评价。
会上,项目负责人张浪教授代表项目组,从项目总体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项目主要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四方面依次进行了汇报。在超大城市上海高质量生态网络规划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城市可绿化空间总量不足、生态网络系统性不强;现有空间结构不合理、质量低下、综合效益不足;城市再开发、再调整与生态修复与景观营建关键技术有待攻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项目组经过三年的系统性、全链条式科技研发,提出了上海“四化”生态网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高品质发展战略,完成了上海“四化”生态空间格局演变与服务功能评估,制定了上海“四化”生态空间区划与实施管控方法,研发了多尺度“四化”生态网络系统优化技术和构建模式,适配和优选了一系列“四化”增效提质工程建设技术,在虹桥商务区、黄浦滨江公共空间、青浦生态林地、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和崇明区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等地开展了“四化”生态空间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显著提升了示范区的工程项目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认为项目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设定的各项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续,项目组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总结凝练超大城市“四化”生态网络系统构建的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体系,并将项目研究成果更多地应用于公园城市、环城公园带和千园之城建设等重点工作,为上海2035生态之城建设目标实现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