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佳节翩然而至,上海植物园内的牡丹也迎来了盛花期。与中原传统牡丹种植区谷雨时节赏牡丹不同,江南地区的牡丹盛花期,要比中原早约半个月。尽管近年来,上海极端气候愈发频繁,给植物生长带来诸多挑战,但凭借土壤改良、科学的水肥管理等一系列精细化养护措施,上海植物园里的牡丹依然如期绽放,风姿绰约。
园内一株拥有120年树龄的古树名木牡丹,堪称“镇园之宝”。在近年养护团队精心呵护下,相较于牡丹园景观提升工程之前,花量显著增多,生长态势愈发旺盛,尽显蓬勃生机。
目前凤丹品种(‘凤丹白’牡丹、‘凤丹粉’牡丹等)、江南牡丹品种(‘昌红’牡丹、‘玉楼春’牡丹、‘徽紫’牡丹等)以及湖南牡丹品种(‘邵阳红’牡丹、‘太平红’牡丹)已经盛开。花期与往年基本一致。四月中旬将迎来中原牡丹品种盛花期,而日本、美国等国外牡丹品种将在四月中下旬盛放。随后将迎来牡丹同属‘亲戚’伊藤杂种牡丹和芍药的花期。
上海植物园牡丹园,作为上海收集牡丹品种最为丰富的专类园区,已收集国内外牡丹品种150余种,共计4000余株;芍药品种50余种,达2000余株。面对上海地区日益频发的极端气候,植物园管理团队持续开展养护技术研究,旨在降低不利气候对牡丹等中国传统名花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牡丹开花品质,让这些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名花,持续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增添别样的文化韵味与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