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电 

我要租

我要买

打给我

复制

古建筑墙体概述

2021-10-25 14:09 来源:上海绿化

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等部分组成。古建筑中大部分建筑为梁柱造形式,墙体本身不承受上部梁架及屋顶荷载,但是在围护分隔、稳定柱网、提高建筑抗震刚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墙体的耐火性能较好,在建筑防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除了上述几点外,在古建筑墙体中,只要是使用砖石材料,就极少抹灰粉饰,由于它具有结构与装饰的二重性,故有着十分严密、完整的规定。

古建筑墙体用材

古建筑墙体使用的材料有砖、石、土、木、竹等。

砖是传统建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建筑材料,广泛使用于明代及其以后的官式和地方建筑之中。

石材常常使用于基础砌体、墙体局部或地方建筑墙体。

土是最古老的墙体材料,通过夯筑或者制成土坯砌筑成墙体,广泛使用于明代以前建筑,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至今仍在使用。

木板墙多用于多木地区和高级的室内分隔墙。

竹墙则多用于四川、湖南、江西等产竹地区的地方建筑之中。

古建筑墙体类型

古建筑墙体广泛应用于城墙,单体建筑屋身,群体建筑的院墙,地形有高差的边缘部位,构筑物与树木、花卉等外围保护范围等。

1.单体古建筑中的墙体类型

有山墙、檐墙、槛墙、扇面墙(后金墙)、隔断墙等类型。

1)山墙

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因建筑的形式不同有不同的做法和名称,屋顶为硬山称为硬山山墙,屋顶为悬山称为悬山山墙,依此类推还有庑殿与歇山山墙。在硬山建筑中若山墙伸出屋顶,当毗邻的建筑发生火灾时能有效地阻隔火势蔓延的,又称为封火山墙。

2)檐墙

位于檐檩之下,柱与柱之间的围护墙。在后檐位置为后檐墙,在前檐位置为前檐墙。在官式做法中,前檐部位一般不设置前檐墙,多为槛墙与槅扇门窗。而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则前后檐墙都有。

3)槛墙

位于建筑前檐或后檐位置,在槛窗踏板之下的墙体。

4)扇面墙

又称金内扇面墙,主要指前后檐方向上、金柱之间的墙体。

5)隔断墙

又称架山、夹山,砌于前后檐柱之间与山墙平行的内墙。

古建筑房屋中各类墙体示例

古建筑独立墙体形式类型

1)平面形式

有直墙、曲墙(罗圈墙)、八字墙、折线形墙。

2)立面形式

有云墙、花墙、迭落墙、爬山墙、罗汉墙。

①云墙,常用于园林建筑之中,墙体顶部作波浪形起伏变化。

②花墙,俗称“花墙子”,墙体上用瓦或砖摆砌成透空图案,常见位置有两种,一种位于墙体顶部,另一种位于墙身。采用花墙做法既可节省建材,又能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

花墙

③迭落墙与爬山墙,用于有地形起伏变化的山地建筑群中,若墙顶部断开,沿迭落高差作参差错落状称为迭落墙,若墙顶不断开,随地势上升称为爬山墙。

④罗汉墙,墙体在剖面上呈规律性凸凹变化,常见于近代民居的门楼墙腿砌体。

古建筑墙体功能类型

有院墙、影壁、挡土墙与迎水墙、女儿墙与护身墙、城墙、宇墙、夹壁墙、金刚墙等。

①院墙,也称围墙,标志着古建筑群范围的界墙。

院墙

②影壁,又称照壁或照墙,一种作为大门屏障的墙壁,装饰性极强。

影壁

③挡土墙,在地形有高差处,用于挡土的墙体。

挡土墙

④迎水墙,在河流、池沼水侧,用于挡水的墙体。

迎水墙

⑤女儿墙,是砌筑在平台屋顶、高台或城墙上比较矮小的墙体。

⑥护身墙,在有高差处临空侧设置的具有护身栏杆功能的矮墙。

⑦城墙,是城市、军事寨堡边界的护卫用墙。

城墙

⑧宇墙,是用来划分界限和区域的矮墙。常用于庙宇门前、祭坛四周、陵寝建筑中宝城的区域界定。

⑨夹壁墙,即双层墙,墙体中空作为暗室或暗道。

⑩金刚墙,凡是处于隐蔽位置的砖砌体均可称为金刚墙,如:博缝砖背后的砖砌体;台基陡板石后的砖砌体,陵寝建筑中用土掩埋的墙体等。

design by hoc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