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为无患子科伞花木属乔木或小乔木。华东地区主要零星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生于海拔300-1400米处的阔叶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观赏价值
伞花木为雌雄异株植物。偶数羽状复叶,伞房状花序呈半球形,稠密而极多花,花有芳香。花期5-6月,果期10月,株型美观,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伞花木种子油脂含量高,种仁油主要由14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37%,主要成分为油酸(35.87%)、亚油酸(18.39%)和亚麻酸(17.18%),说明伞花木种仁油适于用作食用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此外,其种仁油也符合现行生物柴油标准,可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因此,伞花木亦为极具开发前景的食用油料和生物柴油用植物材料。
用材和药用价值
伞花木木材花纹细腻,木材密度和干缩系数小,具有轻质、易加工、变形小等优点。其茎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
伞花木为第三纪残遗于我国的特有单种属植物,对植物区系和无患子科的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由于伞花木自身资源较为稀少,又为雌雄异株植物,自然授粉困难,天然更新受限,竞争力不强,加之野外资源遭到人为砍伐严重,种群数量稀少,在1999版和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种均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
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和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上海植物园自1974年建园以来一直持续开展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自1986年于湖南南岳树木园引种且在槭树园保留的1年生伞花木小苗至今已有35年光景,早已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且恰好一雌一雄两株,近年来年年开花,树下还孕育了一些籽播苗和萌生苗。目前这批珍贵的幼苗已被小心保护起来,相信在上海植物园科技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在不久的将来终会与大众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