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电 

我要租

我要买

打给我

复制

“猿情”四十载 见证西郊变迁

2021-06-25 13:05 来源:上海绿化

转眼间,又到了属于西郊的夏天,67年前,1954年,为纪念上海解放五周年,“西郊公园”作为文化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盛况空前。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通告上海市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献给毛主席的一头大象交给上海饲养展出。8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扩建为动物园,从此,西郊与动物结缘。

上海小囡的童年记忆永远绕不过57路终点站的“西郊公园”,坐在公交车上,一路颠簸,急迫的想着为何还没到终点,想着一会就能看到大象,猩猩,心情总是激动的。

要问许多人对于西郊公园的记忆,总是会提到来看猩猩,早在“西郊公园”还未更名为“上海动物园”时,猩猩就已经来到了上海。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郊公园的大门完成改建,同期新建的场馆有长颈鹿馆、斑马房、袋鼠房、猩猩馆等。那时的猩猩馆泛指广义的猩猩,从七十年代黑猩猩的引进,到八十年代猩猩、长臂猿的到来,猩猩馆无疑成为市民游园中不可错过的地方。1980年1月1日,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动物园,也是在这年,园内黑猩猩首次繁殖成功。黑猩猩家族在这里不断繁衍壮大,近几年通过与其他动物园的合作繁殖,不断优化种群结构。

1985年6月,猩猩“森泰”从美国来到上海;1991年,兴建老大猩猩馆;1993年12月,大猩猩“博罗曼”从荷兰来到上海。现在来到猩猩馆参观的话,在育婴房一侧的墙壁上还能找寻到当年老大猩猩馆的瓷砖绘画,当年游人如织只为一睹“博罗曼”真容的壮观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2007年,新大猩猩馆建成投入使用,“博罗曼”搬进了大房子。那年4月,大猩猩“丹戈”、“阿斯特拉”、“昆塔”从荷兰落户上海动物园。2008年,“阿斯特拉”顺利产下“海贝”,小“海贝”成为出生在上海动物园的第一头大猩猩。2012年,“阿斯特拉”再次产仔,“海贝”成了哥哥。大猩猩作为一个家族对游客展出,在国内实属罕见,大猩猩馆也成为了上海动物园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2012年,猩猩家族也迎来新成员,他们是来自菲律宾的“菲菲”“律律”“宾宾”。“菲菲”和“宾宾”相互照顾,恩爱有加,在2016年,“菲菲”诞下了她和“宾宾”的第一个孩子“圆圆”,“圆圆”成为了在上海动物园出生的第一头猩猩,2018年,迎来了妹妹“芳芳”的到来;而远嫁南京的“律律”与南京猩“小黑”结缘,在2019年的初秋,生下了“黑妞”;2020年的夏天,“菲菲”迎来了第三个宝宝“尼古”。

2020年10月,新长臂猿馆试运行展出,与老馆遥相呼应,时空交错,这片土地也见证了长臂猿家族的不断壮大。虽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引进了长臂猿,但是真正开始开枝散叶等了近三十年。从2017年开始,戴帽长臂猿、黄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纷纷传来喜讯,长臂猿家族不断壮大。长臂猿广场回荡着嘹亮的歌声,长臂猿荡臂的身影在树丛中闪现,引来游客阵阵惊呼。

至此,上海动物园实现了四大类人猿的全部繁殖,类人猿种群的发展就像是上海动物园发展的缩影。一代代上动人在时代中不断摸索前进,从个体饲养到种群管理,从单纯喂养到科学饲养,从最初的单纯展出到现今集娱乐休闲、科普教育、科学研究、野生动物保护四大职能为一体,展区展示方式逐步从传统的笼养展示向生态化动物展区展示转变。

六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曾经是上海小囡童年专属回忆的“西郊公园”正在焕发新的活力,让我们一同见证这位老人的时代变迁。愿新一代的孩子们的童年记忆里有精彩纷呈的科普讲解,有环境优美的游园环境,那是十号线可以坐到的“上海动物园”。

design by hoc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