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东滩管理中心邀请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调研,征询台站对保护区科研服务工作方面的需求以及对科研台站建设和数据共享方面的建议等。保护区主管科研的马强副主任主持了本次座谈。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位于崇明东滩湿地,由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联合申请,经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6月批准建立。该研究站构建了“天–空–地–水”立体观测框架,制定了崇明东滩湿地综合观测指标体系,配套的仪器覆盖了100多项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指标。此外,台站结合崇明东滩湿地的区位优势,探索了若干特色指标的观测,包括滨海湿地碳汇能力、湿地滩涂地形及地貌变化和鸟类观测等,对河口湿地开展长期观测研究,了解其演变动态及驱动机制,并提供其健康维持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的策略和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次座谈围绕台站的服务需求、台站建设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台站工作人员在分享了近期台站建设和运行情况之后,分别对以上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建议保护区提前半年向入区科研人员公布开展工程的规划,以免样地和相关监测设备受到损失;二是建议保护区开展野外急救培训、救援演练等活动,保证滩涂作业的科研人员具备野外安全知识;三是建议保护区与台站共同规划、整合基础观测样线,统一采样规范,以便获得长期的、准确的、可比的观测数据;四是建议由各个台站观测数据的使用单位共同确定数据提交格式,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共享。
东滩管理中心对以上建议表示非常赞同,在进一步策划之后将逐个推进。最后,双方就科普宣传方面进行了沟通,都希望未来能够依托生态站平台在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例如将台站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工作加入到科普讲解板块、共同举办青少年科普与趣味实践活动、使用台站基础监测数据制作保护区展项等。